攝護腺癌是出自攝護腺的惡性腫瘤,攝護腺是屬於男性生殖系統的一個腺體。若其中有細胞的基因突變導致增殖失控,就成為癌症。惡性細胞除了體積擴大或侵犯鄰近器官,也可能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,尤其是骨頭和淋巴結。攝護腺癌可能造成疼痛、排尿困難、勃起功能不全等症狀。
只有男性會罹患攝護腺癌,最常發生於50歲以上的人。在西方國家,攝護腺癌是男性第二常見的癌症,因而喪生的人數僅次於肺癌。然而許多攝護腺癌的患者終其一生沒有症狀,從未治療,死因也不是攝護腺癌。許多因素,包括基因和飲食,據信和攝護腺癌有關,但截至2006年為止,尚無法預防此一疾病。
攝護腺癌大多是在例行的健康檢查或抽血(如PSA)篩檢發現的。有關攝護腺特異抗原(即 PSA )的準確性和效果目前仍有一些疑慮,不過它仍是現今最廣泛廣用的攝護腺癌篩選工具。發現疑似攝護腺癌的個案時,應做切片檢查(取一小片攝護腺組織,處理後用顯微鏡檢查)才能確立診斷。其他進一步檢查如X光、電腦斷層掃描和骨骼掃瞄等,有助於了解攝護腺癌是有否有外擴散。
攝護腺癌發病遍布世界各地。發病率各地不同。美國的發病率是世界最高,歐洲次之(歐洲各地發病率也不同),東亞與南亞最低。從人種來看,黑人攝護腺癌發病
率最高,白種人其次,黃種人攝護腺癌發病率最低。生活在本土的黃種人比移居北美地區者發病率低。但美國的數字較高也許是因為美國地區的偵測率提高了。
攝護腺癌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、放射治療、荷爾蒙治療,有時也做化學治療,這幾種療法可以合併運用。患者本身的年齡和健康狀況、癌細胞的擴散程度、顯微鏡所見的細胞形態,和初期治療的效果都關係到患者的預後。由於攝護腺癌主要發生於老年男性,而攝護腺癌的進展速度在癌症裡算是慢的,所以許多患者在癌細胞造成症狀之前就已經死於其他原因。對適當的治療方案的選擇(包括選擇是否打算治癒),即為病患對於治療方案的正面與負面效果之間的取捨。